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越溪春

    三月十三寒食日,春色遍天涯。越溪阆苑繁华地,傍禁垣、珠翠烟霞。红粉墙头,秋千影里,临水人家。
    归来晚驻香车。银箭透窗纱。有时三点两点雨霁,朱门柳细风斜。沉麝不烧金鸭冷,笼月照梨花。

  • 远山

    山色无远近,看山终日行。
    峰峦随处改,行客不知名。

  • 蝶恋花

    水浸秋天风皱浪。缥缈仙舟,只似秋天上。和露采莲愁一饷。看花却是啼妆样。
    折得莲茎丝未放。莲断丝牵,特地成惆怅。归棹莫随花荡漾。江头有个人想望。

  • 蕙香囊

    身作琵琶,调全宫羽,佳人自然用意。宝檀槽在雪胸前,倚香脐、横枕琼臂。
    组带金钩,背垂红绶,纤指转弦韵细。愿伊只恁拨梁州,且多时、得在怀里。

  • 诉衷情

    歌时眉黛舞时腰。无处不妖饶。初剪菊、欲登高。天气怯鲛绡。
    紫丝障,绿杨桥。路迢迢。酒阑歌罢,一度归时,一度魂消。

  • 瑞鹧鸪·楚王台上一神仙

    楚王台上一神仙, 
    眼色相看意已传。 
    见了又休还似梦,
    坐来虽近远如天。 

    陇禽有恨犹能说,
    江月无情也解圆。 
    更被春风送惆怅,
    落花飞絮雨翩翩。 

  • 玉楼春

    酒美春浓花世界。得意人人千万态。莫教辜负艳阳天,过了堆金何处买。
    已去少年无计奈。且愿芳心长恁在。闲愁一点上心来,算得东风吹不解。

  • 玉楼春

    蝶飞芳草花飞路。把酒已嗟春色暮。当时枝上落残花,今日水流何处去。
    楼前独绕鸣蝉树。忆把芳条吹暖絮。红莲绿芰亦芳菲,不奈金风兼玉露。

  • 渔家傲

    十二月严凝天地闭。莫嫌台榭无花卉。惟有酒能欺雪意。增豪气。直教耳热笙歌沸。
    陇上雕鞍惟数骑。猎围半合新霜里。霜重鼓声寒不起。千人指。马前一雁寒空坠。

  • 凉州令(东堂石榴)

    翠树芳条飐。的的裙腰初染。佳人携手弄芳菲,绿阴红影,共展双纹簟。插花照影窥鸾鉴。只恐芳容减。不堪零落春晚,青苔雨后深红点。
    一去门闲掩。重来却寻朱槛。离离秋实弄轻霜,娇红脉脉,似见胭脂脸。人非事往眉空敛。谁把佳期赚。芳心只愿长依旧,春风更放明年艳。

  • 渔家傲

    三月芳菲看欲暮。胭脂泪洒梨花雨。宝马绣轩南陌路。笙歌举。踏青斗草人无数。
    强欲留春春不住。东皇肯信韶容故。安得此身如柳絮。随风去。穿帘透幕寻朱户。

  • 南乡子

    好个人人,深点唇儿淡抹腮。花下相逢、忙走怕人猜。遗下弓弓小绣鞋。
    刬袜重来。半亸乌云金凤钗。行笑行行连抱得,相挨。一向娇痴不下情。

  • 卜算子

    极得醉中眠,迤逦翻成病。莫是前生负你来,今世里、教孤冷。
    言约全无定。是谁先薄幸。不惯孤眠惯成双,奈奴子、心肠硬。

  • 清商怨

    关河愁思望处满。渐素秋向晚。雁过南云,行人回泪眼。双鸾衾裯悔展。夜又永、枕孤人远。梦未成归,梅花闻塞管。

  • 采桑子·清明上已西湖好

    清明上已西湖好
    满目繁华
    争道谁家
    绿柳朱轮走钿车

    游人日暮相将去
    醒醉喧哗
    路转堤斜
    直到城头总是花

  • 鬼车

    嘉祐六年秋,九月二十有八日,天愁无光月不出。

    浮云蔽天众星没,举手向空如抹漆。天昏地黑有一物,不见其形,但闻其声。

    其初切切凄凄,或高或低。乍似玉女调玉笙,众管参差而不齐。

    既而咿咿呦呦,若轧若抽。又如百两江州车,回轮转轴声哑呕。

    鸣机夜织锦江上,群雁惊起芦花洲。吾谓此何声,初莫穷端由。

    老婢扑灯呼儿曹,云此怪鸟无匹俦。其名为鬼车,夜载百鬼凌空游。

    其声虽小身甚大,翅如车轮排十头。凡鸟有一口,其鸣已啾啾。

    此鸟十头有十口,口插一舌连一喉。一口出一声,千声百响更相酬。

    昔时周公居东周,厌闻此鸟憎若雠。夜呼庭氏率其属,弯弧俾逐出九州。

    射之三发不能中,天遣天狗从空投。自从狗啮一头落,断颈至今青血流。

    尔来相距三千秋,昼藏夜出如鸺鹠。每逢阴黑天外过,乍见火光惊辄堕。

    有时馀血下点污,所遭之家家必破。我闻此语惊且疑,反祝疾飞无我祸。

    我思天地何茫茫,百物巨细理莫详。吉凶在人不在物,一蛇两头反为祥。

    却呼老婢炷灯火,捲帘开户清华堂。须臾云散众星出,夜静皎月流清光。

  • 石曼卿墓表

      曼卿讳延年,姓石氏,其上世为幽州人。幽州入于契丹,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。天子嘉其来,将禄之,不可,乃家于宋州之宋城。父讳补之,官至太常博士。

      幽燕俗劲武,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。读书不治章句,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,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。自顾不合于时,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,颓然自放。由是益与时不合。而人之从其游者,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,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。年四十八,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。

      曼卿少举进士,不中,真宗推恩,三举进士皆补奉职。曼卿初不肯就,张文节公素奇之,谓曰:“母老乃择禄耶?”曼卿矍然起就之,迁殿直。久之,改太常寺太祝,知济州金乡县。叹曰:“此亦可以为政也。”县有治声,通判乾宁军。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,服除,通判永静军。皆有能名。充馆阁校勘,累迁大理寺丞,通判海州。还为校理。

     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,曼卿上书,请还政天子。其后太后崩,范讽以言见幸,引尝言太后事者,遽得显官,欲引曼卿,曼卿固止之,乃已。

      自契丹通中国,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,遂务休兵养息,天下晏然内外驰武三十余年。曼卿上书言十事,不报,已而元昊反,西方用兵始思其言,召见。稍用其说,籍河北、河东、陕西之民,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,还称旨,赐绯衣银鱼。天子方思尽其才,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,笑曰:“此得吾粗也。夫不教之兵,勇怯相杂,若怯者见敌而动,则勇者亦牵而溃矣。今或不暇教,不若募其教行者,则人人皆胜兵也。”

      其视世事,蔑若不足为。及听其施设之方,虽精思深虑,不能过也状貌伟然,喜酒自豪,若不可绳以法度。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,无一悖于理者。遇人无贤愚,皆尽忻,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,当其意者无几人。其为文章,劲健称其意气。

      有子济、滋。天子闻其丧,官其一子,使禄其家。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,其友欧阳修表于其墓曰:

      呜呼曼卿!宁自混以为高,不少屈以合世,可谓自重之士矣。士之所负者愈大,则其自顾也愈重,自顾愈重,则其合愈难。然欲与共大事,立奇功,非得难合自重之士,不可为也。古之魁雄之人,未始不负高世之志,故宁或毁身污迹,卒困于无闻。或老且死,而幸一遇,犹克少施于世。若曼卿者,非徒与世难合,而不克所施,亦其不幸不得至乎中寿,其命也夫!其可哀也夫!

  • 奉送原甫侍读出守永兴

    酌君以荆州鱼枕之蕉,赠君以宣城鼠须之管。
    酒如长虹饮沧海,笔如骏马驰平阪。
    爱君尚少力方豪,嗟我久衰欢渐鲜。
    文章惊世知名早,意气论交相得晚。
    鱼枕蕉,一举十分当覆盏。
    鼠须管,为物虽微情不浅。
    新诗醉墨时一挥,别後寄我无辞远。

  • 读书

    吾生本寒儒,老尚把书卷。
    眼力虽已疲,心意殊未倦。
    正经首唐虞,伪说起秦汉。
    篇章异句读,解诂及笺传。
    是非自相攻,去取在勇断。
    初如两军交,乘胜方酣战。
    当其旗鼓催,不觉人马汗。
    至哉天下乐,终日在几案。
    念昔始从师,力学希仕宦。
    岂敢取声名,惟期脱贫贱。
    忘食日已晡,燃薪夜侵旦。
    谓言得志後,便可焚笔砚。
    少偿辛苦时,惟事寝与饭。
    岁月不我留,一生今过半。
    中间尝忝窃,内外职文翰。
    官荣日清近,廪给亦丰羡。
    人情慎所习,酖毒比安宴。
    渐追时俗流,稍稍学营办。
    杯盘穷水陵,宾客罗俊彦。
    自从中年来,人事攻百箭。
    非惟职有忧,亦自老可叹。
    形骇苦衰病,心志亦退懦。
    前时可喜事,闭眼不欲见。
    惟寻旧读书,简编多朽断。
    古人重温故,官事幸有间。
    乃知读书勤,其乐固无限。
    少而干禄利,老用忘忧患。
    又知物贵久,至宝见百炼。
    纷华暂时好,俯仰浮云散。
    淡泊味愈长,始终殊不变。
    何时乞残骸,万一免罪谴。
    买书载舟归,筑室颍水岸。
    平生颇论述,铨次加点窜。
    庶几垂後世,不默死刍豢。
    信哉蠹书鱼,韩子语非讪。

  • 春日独居

    众喧争去逐春游,独静谁知昧最优。
    雨霁日长花烂漫,春深睡美梦飘浮。
    常忧任重才难了,偶得身闲乐暂偷。
    因此益知为郡趣,乞州仍拟乞山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