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系裙腰

    水轩檐幕透薰风。银塘外、柳烟浓。方床遍展鱼鳞簟,碧纱笼。小墀面、对芙蓉。
    玉人共处双鸳枕,和娇困、睡朦胧。起来意懒含羞态,汗香融。素裙腰,映酥胸。

  • 食糟民

    田家种糯官酿酒,榷利秋毫升与斗。
    酒沽得钱糟弃物,大屋经年堆欲朽。
    酒醅瀺灂如沸汤,东风吹来酒瓮香。
    累累罂与瓶,惟恐不得尝。
    官沽味醲村酒薄,日饮官酒诚可乐,
    不见田中种糯人,釜无糜粥度冬春?
    还来就官买糟食,官吏散糟以为德。
    嗟彼官吏者,其职称长民,
    衣食不蚕耕,所学义与仁,
    仁当养人义适宜,言可闻达力可施。
    上不能宽国之利,下不能饱民之饥。
    我饮酒,尔食糟。
    尔虽不我责,我责何由逃!

  •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

    庐山高哉几千仞兮,根盘几百里,巀然屹立乎长江。

    长江西来走其下,是为扬澜左里兮,洪涛巨浪日夕相舂撞。

    云消风止水镜净,泊舟登岸而远望兮。上摩青苍以晻霭,下压后土之鸿厖。

    试往造乎其间兮,攀缘石磴窥空谾。千岩万壑响松桧,悬崖巨石飞流淙。

    水声聒聒乱人耳,六月飞雪洒石矼。仙翁释子亦往往而逢兮,吾尝恶其学幻而言哤。

    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,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。

    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,风吹露湿香涧谷,时有白鹤飞来双。

    幽寻远去不可极,便欲绝世遗纷痝。羡君买田筑室老其下,插秧盈畴兮酿酒盈缸。

    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,坐卧常对乎轩窗。君怀磊砢有至宝,世俗不辨珉与玒。

    策名为吏二十载,青衫白首困一邦。宠荣声利不可以苟屈兮,自非青云白石有深趣,其气兀硉何由降。

    丈夫壮节似君少,嗟我欲说安得巨笔如长杠。

  • 武陵春

    宝幄华灯相见夜,妆脸小桃红。斗帐香檀翡翠笼。携手恨匆匆。
    金泥双结同心带,留与记情浓。却望行云十二峰。肠断月斜钟。

  • 与尹师鲁第一书

     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。前在京师相别时,约使人如河上,既受命,便遣白头奴出城,而还言不见舟矣。其夕,及得师鲁手简,乃知留船以待,怪不如约,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。

      临行,台吏催苛百端,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,使人惶迫不知所为。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,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。始谋陆赴夷陵,以大暑,又无马,乃作此行。沿汴绝淮,泛大江,凡五千里,用一百一十程,才至荆南。在路无附书处,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?

      及来此问荆人,云去郢止两程,方喜得作书以奉问。又见家兄,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,计今在郢久矣。师鲁欢戚不问可知,所渴欲问者,别后安否?及家人处之如何,莫苦相尤否?六郎旧疾平否?

      修行虽久,然江湖皆昔所游,往往有亲旧留连,又不遇恶风水,老母用术者言,果以此行为幸。又闻夷陵有米、面、鱼,如京洛,又有梨、栗、橘、柚、大笋、茶荈,皆可饮食,益相喜贺。昨日因参转运,作庭趋,始觉身是县令矣,其余皆如昔时。

      师鲁简中言,疑修有自疑之意者,非他,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,今而思之,自决不复疑也。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,此似未知修心。当与高书时,盖已知其非君子,发于极愤而切责之,非以朋友待之也,其所为何足惊骇?路中来,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,此皆不知修心也。师鲁又云非忘亲,此又非也。得罪虽死,不为忘亲,此事须相见,可尽其说也。

      五六十年来,天生此辈,沉默畏慎,布在世间,相师成风。忽见吾辈作此事,下至灶间老婢,亦相惊怪,交口议之。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,但问所言当否而已。又有深相赏叹者,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。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!往时砧斧鼎镬,皆是烹斩人之物,然士有死不失义,则趋而就之,与几席枕藉之无异。有义君子在傍,见有就死,知其当然,亦不甚叹赏也。史册所以书之者,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,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,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。幸今世用刑至仁慈,无此物,使有而一人就之,不知作何等怪骇也。然吾辈亦自当绝口,不可及前事也。居闲僻处,日知进道而已,此事不须言,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,要知修处之如何,故略道也。

      安道与予在楚州,谈祸福事甚详,安道亦以为然。俟到夷陵写去,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。又常与安道言,每见前世有名人,当论事时,感激不避诛死,真若知义者,及到贬所,则戚戚怨嗟,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,其心欢戚无异庸人,虽韩文公不免此累,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。师鲁察修此语,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。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,然或傲逸狂醉,自言我为大不为小。故师鲁相别,自言益慎职,无饮酒,此事修今亦遵此语。咽喉自出京愈矣,至今不曾饮酒,到县后勤官,以惩洛中时懒慢矣。

      夷陵有一路,只数日可至郢,白头奴足以往来。秋寒矣,千万保重。不宣。修顿首。

  • 小池

    深院无人锁曲池,莓苔绕岸雨生衣。
    绿萍合处蜻蜓立,红蓼开时蛱蝶飞。

  • 嘲少年惜花

    纷纷红蕊落泥沙,少年何用苦咨嗟。
    春风自是无情物,肯为汝惜无情花。
    今年花落明年好,但见花开人自老。
    人老不复少,花开还更新。
    使花如解语,应笑惜花人。

  • 绿竹堂独饮

    夏篁解箨阴加樛,卧斋公退无喧嚣。
    清和况复值佳月,翠树好鸟鸣咬咬。
    芳尊有酒美可酌,胡为欲饮先长谣。
    人生暂别客秦楚,尚欲泣泪相攀邀。
    况兹一诀乃永已,独使幽梦恨蓬蒿。
    忆予驱马别家去,去时柳陌东风高。
    楚乡留滞一千里,归来落尽李与桃。
    残花不共一日看,东风送哭声嗷嗷。
    洛池不见青春色,白杨但有风萧萧。
    姚黄魏紫开次第,不觉成恨俱零凋。
    榴花最晚今又拆,红绿点缀如裙腰。
    年芳转新物转好,逝者日与生期遥。
    予生本是少年气,瑳磨牙角争雄豪。
    马迁班固自歆向,下笔点窜皆嘲嘈。
    客来共坐说今古,纷纷落尽玉麈毛。
    弯弓或拟射石虎,又欲醉斩荆江蛟。
    自言刚气贮心腹,何尔柔软为脂膏。
    吾闻庄生善齐物,平日吐论奇牙聱。
    忧从中来不自遣,强叩瓦缶何譊譊。
    伊人达者向乃尔,情之所锺况吾曹。
    愁填胸中若山积,虽欲强饮如沃焦。
    乃判自古英壮气,不有此恨如何消。
    又闻浮屠说生死,灭没谓若梦幻泡。
    前有万古後万世,其中一世独虭蟧。
    安得独洒一榻泪,欲助河水增滔滔。
    古来此事无可奈,不如饮此尊中醪。

  • 少年游

    去年秋晚此园中。携手玩芳丛。拈花嗅蕊,恼烟撩雾,拚醉倚西风。
    今年重对芳丛处,追往事、又成空。敲遍阑干,向人无语,惆怅满枝红。

  • 浪淘沙

    万恨苦绵绵。旧约前欢。桃花溪畔柳阴间。几度日高春睡重,绣户深关。
    楼外夕阳闲。独自凭阑。一重水隔一重山。水阔山高人不见,有泪无言。

  • 望江南

    江南柳,花柳两相柔。花片落时粘酒盏,柳条低处拂人头。各自是风流。
    江南月,如镜复如钩。似镜不侵红粉面,似钩不挂画帘头。长是照离愁。

  • 千秋岁

    画堂人静,翡翠帘前月。鸾帷凤枕虚铺设。风流难管束,一去音书歇。到而今,高梧冷落西风切。
    未语先垂泪,滴尽相思血。魂欲断,情难绝。都来些子事,更与何人说。为个甚,心头见底多离别。

  • 题滁州醉翁亭

    四十未为老,醉翁偶题篇。
    醉中遗万物,岂复记吾年。
    但爱亭下水,来从乱峰间。
    声如自空落,泻向雨檐前。
    流入岩下溪,幽泉助涓涓。
    响不乱人语,其清非管弦。
    岂不美丝竹,丝竹不胜繁。
    所以屡携酒,远步就潺湲。
    野鸟窥我醉,溪云留我眠。
    山花徒能笑,不解与我言。
    惟有岩风来,吹我还醒然。

  • 读李翱文

      予始读翱《复性书》三篇,曰:此《中庸》之义疏尔。智者诚其性,当读《中庸》;愚者虽读此不晓也,不作可焉。又读《与韩侍郎荐贤书》,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,故丁宁如此;使其得志,亦未必。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,亦善论人者也。最后读《幽怀赋》,然后置书而叹,叹已复读,不自休。恨,翱不生于今,不得与之交;又恨予不得生翱时,与翱上下其论也删。

      凡昔翱一时人,有道而能文者,莫若韩愈。愈尝有赋矣,不过羡二鸟之光荣,叹一饱之无时尔。此其心使光荣而饱,则不复云矣。若翱独不然,其赋曰:“众嚣嚣而杂处兮,成叹老而嗟卑;视予心之不然兮,虑行道之犹非。”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,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,以为忧必。呜呼!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,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?

      然翱幸不生今时,见今之事,则其忧又甚矣。奈何今之人不忧也?余行天下,见人多矣,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,又皆贱远,与翱无异;其余光荣而饱者,一闻忧世之言,不以为狂人,则以为病痴子,不怒则笑之矣。呜呼,在位而不肯自忧,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,可叹也夫!

     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,欧阳修书。

  • 偃虹堤记

      有自岳阳至者,以滕侯之书、洞庭之图来告曰:“愿有所记。”予发书按图,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,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,曰偃虹堤。问其作而名者,曰:“吾滕侯之所为也。”问其所以作之利害,曰:“洞庭天下之至险,而岳阳,荆、潭、黔、蜀四会之冲也。昔舟之往来湖中者,至无所寓,则皆泊南津,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,而又常有风波之恐,覆溺之虞。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,有事于州者,近而且无患。”问其大小之制,用人之力,曰:“长一千尺,高三十尺,厚加二尺,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,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,而不逾时以成。”问其始作之谋,曰:“州以事上转运使,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,凡三反复,而又上于朝廷,决之三司,然后曰可,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。”曰:“此君子之作也,可以书矣。”

      盖虑于民也深,则其谋始也精,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。夫以百步之堤,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,惠其民而及于荆、潭、黔、蜀,凡往来湖中,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。且岳阳四会之冲,舟之来而止者,日凡有几!使堤土石幸久不朽,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,可以数计哉?夫事不患于不成,而患于易坏。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,而继者常至于殆废。自古贤智之士,为其民捍患兴利,其遗迹往往而在。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,则民到于今受其赐,天下岂有遗利乎?此滕侯之所以虑,而欲有纪于后也。

      滕侯志大材高,名闻当世。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,尝显用之。而功未及就,退守一州,无所用心,略施其余,以利及物。夫虑熟谋审,力不劳而功倍,作事可以为后法,一宜书。不苟一时之誉,思为利于无穷,而告来者不以废,二宜书。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,皆欲为滕侯纪,三宜书。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,乃为之书。

     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。

  • 采桑子

    画楼钟动君休唱,往事无踪。聚散匆匆。今日欢娱几客同。
    去年绿鬓今年白,不觉衰容。明月清风。把酒何人忆谢公。

  • 菱溪石记

      菱溪之石有六,其四为人取去,而一差小而尤奇,亦藏民家。其最大者,偃然僵卧于溪侧,以其难徒,故得独存。每岁寒霜落,水涸而石出,溪旁人见其可怪,往往祀以为神。

      菱溪,按图与经皆不载。唐会昌中,刺史李渍为《荇溪记》,云水出永阳岭,西经皇道山下。以地求之,今无所谓荇溪者。询于滁州人,曰此溪是也。杨行密有淮南,淮人讳其嫌名,以荇为菱;理或然也。

      溪旁若有遗址,云故将刘金之宅,石即刘氏之物也。金,伪吴时贵将,与行密俱起合淝,号三十六英雄,金其一也。金本武夫悍卒,而乃能知爱赏奇异,为儿女子之好,岂非遭逢乱世,功成志得,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?想其葭池台榭、奇木异草与此石称,亦一时之盛哉!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,尚有居溪旁者。

     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,惜其可爱而弃也,乃以三牛曳置幽谷;又索其小者,得于白塔民朱氏,遂立于亭之南北。亭负城而近,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。

      夫物之奇者,弃没于幽远则可惜,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。嗟夫!刘金者虽不足道,然亦可谓雄勇之士,其平生志意,岂不伟哉。及其后世,荒堙零落,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,况欲长有此石乎?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。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,可以一赏而足,何必取而去也哉。

  • 洛阳牡丹图

    洛阳地脉花最宜,牡丹尤为天下奇。
    我昔所记数十种,於今十年半忘之。
    开图若见故人面,其间数种昔未窥。
    客言近岁花特异,往往变出呈新枝。
    洛人惊夸立名字,买种不复论家赀。
    比新较旧难优劣,争先擅价各一时。
    当时绝品可数者,魏红窈窕姚黄妃。
    寿安细叶开尚少,朱砂玉版人未知。
    传闻千叶昔未有,只从左紫名初驱。
    四十年间花百变,最后最好潜溪绯。
    今花虽新我未识,未信与旧谁妍媸。
    当时所见已云绝,岂有更好此可疑。
    古称天下无正色,但恐世好随时移。
    鞓红鹤翎岂不美,敛色如避新来姬。
    何况远说苏与贺,有类异世夸嫱施。
    造化无情宜一概,偏此著意何其私。
    又疑人心愈巧伪,天欲斗巧穷精微。
    不然元化朴散久,岂特近岁尤浇漓。
    争新斗丽若不已,更後百载知何为。
    但应新花日愈好,惟有我老年年衰。

  • 鹧鸪天·学画宫眉细细长

    学画宫眉细细长。芙蓉出水斗新妆。只知一笑能倾国,不信相看有断肠。
    双黄鹄,两鸳鸯。迢迢云水恨难忘。早知今日长相忆,不及从初莫作双。

  • 鹊踏枝

    一曲尊前开画扇。暂近还遥,不语仍低面。直至情多缘少见。千金不直双回眄。
    苦恨行云容易散。过尽佳期,争向年芳晚。百种寻思千万遍。愁肠不似情难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