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诸将五首

    汉朝陵墓对南山,胡虏千秋尚入关。
    昨日玉鱼蒙葬地,早时金碗出人间。
    见愁汗马西戎逼,曾闪朱旗北斗殷。
    多少材官守泾渭,将军且莫破愁颜。

    韩公本意筑三城,拟绝天骄拔汉旌。
    岂谓尽烦回纥马,翻然远救朔方兵。
    胡来不觉潼关隘,龙起犹闻晋水清。
    独使至尊忧社稷,诸君何以答升平。

    洛阳宫殿化为烽,休道秦关百二重。
    沧海未全归禹贡,蓟门何处尽尧封。
    朝廷衮职虽多预,天下军储不自供。
    稍喜临边王相国,肯销金甲事春农。

    回首扶桑铜柱标,冥冥氛祲未全销。
    越裳翡翠无消息,南海明珠久寂寥。
    殊锡曾为大司马,总戎皆插侍中貂。
    炎风朔雪天王地,只在忠臣翊圣朝。

    锦江春色逐人来,巫峡清秋万壑哀。
    正忆往时严仆射,共迎中使望乡台。
    主恩前后三持节,军令分明数举杯。
    西蜀地形天下险,安危须仗出群材。

  •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

    雁度秋色远,日静无云时。
    客心不自得,浩漫将何之。
    忽忆范野人,闲园养幽姿。
    茫然起逸兴,但恐行来迟。
    城壕失往路,马首迷荒陂。
    不惜翠云裘,遂为苍耳欺。
    入门且一笑,把臂君为谁。
    酒客爱秋蔬,山盘荐霜梨。
    他筵不下箸,此席忘朝饥。
    酸枣垂北郭,寒瓜蔓东篱。
    还倾四五酌,自咏猛虎词。
    近作十日欢,远为千载期。
    风流自簸荡,谑浪偏相宜。
    酣来上马去,却笑高阳池。

  • 示儿燕

      初读古书,切莫惜书;惜书之甚,必至高阁。便须动圈点为是,看坏一本,不妨更买一本。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,吾贫人未遑效此也。譬如茶杯饭碗,明知是旧窑,当珍惜;然贫家止有此器,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?儿当知之。

  • 击鼓

    击鼓其镗,踊跃用兵。土国城漕,我独南行。
    从孙子仲,平陈与宋。不我以归,忧心有忡。
    爰居爰处?爰丧其马?于以求之?于林之下。
    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    于嗟阔兮,不我活兮。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。

  • 戏为六绝句·其二

    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
    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

  • 箜篌谣

    攀天莫登龙,走山莫骑虎。
    贵贱结交心不移,唯有严陵及光武。
    周公称大圣,管蔡宁相容。
    汉谣一斗粟,不与淮南舂。
    兄弟尚路人,吾心安所从。
    他人方寸间,山海几千重。
    轻言托朋友,对面九疑峰。
    开花必早落,桃李不如松。
    管鲍久已死,何人继其踪。

  • 酬乐天咏老见示

    人谁不顾老,老去有谁怜。
    身瘦带频减,发稀冠自偏。
    废书缘惜眼,多灸为随年。
    经事还谙事,阅人如阅川。
    细思皆幸矣,下此便翛然。
    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

  • 春晴

    林下春晴风渐和,高崖残雪已无多。
    游丝冉冉花枝静,青壁迢迢白鸟过。
    忽向山中怀旧侣,几从洞口梦烟萝。
    客衣尘土终须换,好与湖边长芰荷。

  • 石壕吏

    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
    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(出门看 一作:出看门)
    吏呼一何怒!妇啼一何苦!
    听妇前致词:三男邺城戍。
    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
    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
    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
    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
    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
    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

    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幽咽。
    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

  • 菊梦

    篱畔秋酣一觉清,和云伴月不分明。
    登仙非慕庄生蝶,忆旧还寻陶令盟。
    睡去依依随雁断,惊回故故恼蛩鸣。
    醒时幽怨同谁诉,衰草寒烟无限情。

  • 七夕曲

    河边独自看星宿,夜织天丝难接续。
    抛梭振镊动明珰,为有秋期眠不足。
    遥愁今夜河水隔,龙驾车辕鹊填石。
    流苏翠帐星渚间,环佩无声灯寂寂。
    两情缠绵忽如故。复畏秋风生晓路。
    幸回郎意且斯须,一年中别今始初。
    明星未出少停车。

  • 闰中秋玩月

    禅边风味客边愁,馈我清光又满楼。
    一月可曾闲几日,百年难得闰中秋。
    菊花信待重阳久,桂子香闻上界留。
    遮莫圆明似前度,不知谁续广寒游。

  • 绝句

    海底有明月,圆于天上轮。
    得之一寸光,可买千里春。

  • 早雁

    金河秋半虏弦开,云外惊飞四散哀。
    仙掌月明孤影过,长门灯暗数声来。
    须知胡骑纷纷在,岂逐春风一一回?
    莫厌潇湘少人处,水多菰米岸莓苔。

  • 宿铁关西馆

    马汗踏成泥,朝驰几万蹄。
    雪中行地角,火处宿天倪。
    塞迥心常怯,乡遥梦亦迷。
    那知故园月,也到铁关西。

  • 张耒集·上曾子固龙图书

     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,不浮于其德,其刚柔缓急之气,繁简舒敏之节,一出乎其诚,不隐其所已至,不强其所不知,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,秦人之必衣秦服也。惟其言不浮乎其心,故因其言而求之,则潜德道志,不可隐伏。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,而世之惑者,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,或信其言而疑其行。呜呼!是徒知其一,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,固出于其德,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。某之初为文,最喜读左氏、《离骚》之书。丘明之文美矣,然其行事不见于后,不可得而考。屈平之仁,不忍私其身,其气道,其趣高,故其言反覆曲折,初疑于繁,左顾右挽,中疑其迂,然至诚恻怛于其心,故其言周密而不厌。考乎其终,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,异而自洁而非私也,彷徨悲嗟,卒无存省之者,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,此屈原之忠也。故其文如明珠美玉,丽而可悦也;如秋风夜露,凄忽而感恻也;如神仙烟云,高远而不可挹也。惟其言以考其事,其有不合者乎?

      自三代以来,最喜读太史公、韩退之之文。司马迁奇迈慷慨,自其少时,周游天下,交结豪杰。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,负气敢言,以蹈于祸。故其文章疏荡明白,简朴而驰骋。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,故其余章末句,时有感激而不泄者。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,郊庙之江鼎俎,至其放逸超卓,不可收揽,则极言语之怀巧,有不足以过之者。嗟乎!退之之于唐,盖不试遇矣。然其犯人主,忤权臣,临义而忘难,刚毅而信实,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,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,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,盖不可得也。

      自唐以来,更五代之纷纭。宋兴,锄叛而讨亡。及仁宗之朝,天下大定,兵戈不试,休养生息,日趋于富盛之域。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,谈笑佚乐,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,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。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,近揆两汉,远追三代,而出于孟轲、韩愈之间,以立一家之言,积习而益高,淬濯而益新。而后四方学者,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。而欧阳公于是时,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,而世之号能文章者,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。而执事实为之冠,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。闻之先达,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,屹然欧公之所畏,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。某自初读书,即知读执事之文,既思而思之,广求远访,以日揽其变,呜呼!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!

  • 金陵图

    谁谓伤心画不成,画人心逐世人情。
    君看六幅南朝事,老木寒云满故城。

  • 宿洞霄宫

    秋山不可尽,秋思亦无垠。
    碧涧流红叶,青林点白云。
    凉阴一鸟下,落日乱蝉分。
    此夜芭蕉雨,何人枕上闻。

  •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

    修蛇横洞庭,吞象临江岛。
    积骨成巴陵,遗言闻楚老。
    水穷三苗国,地窄三湘道。
    岁晏天峥嵘,时危人枯槁。
    思归阴丧乱,去国伤怀抱。
    郢路方丘墟,章华亦倾倒。
    风悲猿啸苦,木落鸿飞早。
    日隐西赤沙,月明东城草。
    关河望已绝,氛雾行当扫。
    长叫天可闻,吾将问苍昊。

  • 悼亡诗

    去秋三五月,今秋还照梁。
    今春兰蕙草,来春复吐芳。
    悲哉人道异,一谢永销亡。
    帘屏既毁撤,帷席更施张。
    游尘掩虚座,孤帐覆空床。
    万事无不尽,徒令存者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