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蝉有得许多气,吟落斜阳未肯休。
也不多时便立秋,寄声残暑速拘收。
过不了多久就要立秋了,残暑啊快点把那嚣张气焰收起来吧,凉爽舒适的金秋就要到了。
瘦蝉有得许多气,吟落斜阳未肯休。
树上瘦小的知了怎么会有这么长的气呢,一直鸣叫到斜阳都隐去了它还不肯罢休。
参考资料
1、(宋)杨万里著;张勇,姜剑云,杜玉荣解评. 杨万里集[M]. 太原:三晋出版社, 2008:25-30. 2、杨大中编. 唐宋绝句五百首[M]. 沈阳:东北大学出版社, 2016:461-463.
也不多时便立秋,寄声¹残暑速拘收²。
¹寄声:托人传话。这里指向残暑发话。²拘收:收起来。
瘦蝉有得许多气,吟落斜阳未肯休。
参考资料
1、(宋)杨万里著;张勇,姜剑云,杜玉荣解评. 杨万里集[M]. 太原:三晋出版社, 2008:25-30. 2、杨大中编. 唐宋绝句五百首[M]. 沈阳:东北大学出版社, 2016:461-463.
瘦蝉有得许多气,吟落斜阳未肯休。
宋孝宗淳熙四年(1177)夏,杨万里自漳州改知常州。淳熙五年(1178)夏,杨万里在常州写下了这组诗。这是杨万里诗风开始转变时期的作品。这一组小诗,已经开始显示出诚斋诗风的这一新的特点。此诗为组诗第四首。
诗中的傍晚蝉声,是荷池上所闻,鲜明地凸现出杨万里诗想象奇特,富有幽默感的特色。这首诗全用拟人手法写成,前两句赋予暑气以人格,好像跟他说明秋天就要来了,暑气就能很识时务地悄悄退去一样。后两句诗人也给了蝉以人的意识情感,瘦蝉“吟落斜阳”也因为白天的时候被这似火骄阳炙烤得难受,以至于在太阳下山之后还不肯善罢甘休。这首小诗中用的全是平常语和常用意象,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,这和诗人新奇想象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有直接关系。
诗的后两句“吟落斜阳”一语是古典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非现实的意象。诗人说瘦蝉“吟落斜阳”确实是有违现实逻辑的,夕阳自落,瘦蝉自吟,二者本无关系。但是诗的本质是审美的而非逻辑的,这种非逻辑的组合能被人们理解接受,是因为它以艺术真实为依托。诗人敏捷地抓住一瞬间的独特感受,把它提了出来,使读者的思维也随之而活跃起来。“吟落斜阳”之语使诗的意蕴更丰富、更奇妙、更有趣味,这也正是诗人的艺术追求之一。
参考资料
1、缪钺等著. 宋诗鉴赏辞典[M]. 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 2015:1134, 1148-1151. 2、(宋)杨万里著;张勇,姜剑云,杜玉荣解评. 杨万里集[M]. 太原:三晋出版社, 2008:25-30. 3、(宋)杨万里著;张勇,姜剑云,杜玉荣解评. 杨万里集[M]. 太原:三晋出版社, 2008:25-3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