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听南堂新瓦响,似闻东坞小荷香。
他时雨夜困移床,坐厌愁声点客肠。
旧时每当夜雨绵绵,我总是烦恼着频频移床,因为厌憎添人愁闷的雨声滴在我满是客愁的心上。
一听南堂新瓦响,似闻东坞小荷香。
如今一听雨打在南堂的新瓦上,似乎已闻到东坞中池塘里的阵阵荷花香。
参考资料
1、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57:192 2、孙凡礼 刘尚荣.苏轼诗词选:中华书局,2005:126-127 3、张鸣.宋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4:197-198
他时¹雨夜²困³移床,坐⁴厌愁声点客肠。
¹他时:指旧时、昔日。时,一作“年”。²雨夜:一作“夜雨”,一作“雨后”。³困:指困扰。⁴坐:介词,因,由于。
一听南堂新瓦响,似闻东坞(wù)¹小荷香。
¹坞: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,此处指坞中池塘。
参考资料
1、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57:192 2、孙凡礼 刘尚荣.苏轼诗词选:中华书局,2005:126-127 3、张鸣.宋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4:197-198
一听南堂新瓦响,似闻东坞小荷香。
这组诗作于元丰六年(1083年)南堂新葺之时。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二月,苏轼到达黄州贬所,先寓居定惠院,后迁居距离大江八十步的临皋亭(驿)。元丰六年五月,在友人的大力支持下,在临皋亭的南畔筑三间屋,苏轼名之曰南堂,完成后即景抒怀,作此组诗。本首诗就是组诗中的第三首。
《南堂五首·其三》是一首七言绝句,写诗人幽居的心境。这首诗环绕着对雨声引发的不同感受,表现了昔日与现今全然迥别的两种心境:过去每当夜雨时诗人便频移床铺,怕听点点雨声滴上愁心。如今,久已安于逆境的诗人,心境已由愤激不平趋于超脱恬静。诗中写当诗人听到雨滴南堂新瓦的铿锵声,不由得浮想联翩,想象东坞的荷花被雨催开,进而想象已经闻到阵阵荷香。此诗将艰危孤寂的贬斥生活大大地艺术化,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深挚的热爱,以及随缘自适的乐观性情。
参考资料
1、曹济平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413-415 2、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57:1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