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得人间皆似我,也应四海少荒田。
北山种了种南山,相助力耕岂有偏。
种完了北山再种南山,互相帮助努力耕种没有偏心。
愿得人间皆似我,也应四海少荒田。
希望这世间的人都像我们一样,这五湖四海,应该会少很多荒田。
北山种了种南山,相助力耕¹岂有偏²。
¹力耕:努力耕种。²岂有偏:没有偏心。
愿得人间皆似我¹,也应四海少荒田。
¹皆似我:都像我们一样能够互助。
愿得人间皆似我,也应四海少荒田。
北宋淳化二年(991年),诗人因上疏为遭受诬陷的朝臣徐铉辨冤而触怒宋太宗,被贬为商州(治所在今陕西商县)团练副使。当时商州还很荒僻,其属县丰阳、上津一带多是深山穷谷,车辙不通,农业上仍是刀耕火种,而且保持着互相帮助、协力耕种的古老传统。诗人深为山区这种质朴淳厚的风习所感动,便在到商州的第二年(992年)春天写下《畬田词五首》。此诗为组诗第四首。
《畲田词五首·其四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前二句,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畬田中协力互耕、依次而进的特点,表现了山民的勤奋和愉快心情;后两句写出山民美好的愿景。此诗写山民们自发地互相合作,抒发了在团结互助、勤奋劳作中产生的自豪感,朴素的诗句道出一个深刻的哲理:团结互助,共同劳动,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,而且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。
参考资料
1、张秉戍 主编.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[M].北京:中国旅游出版社,1992年07月第1版:1282-128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