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风正摇落,行子愁归旋。
杳杳山外日,茫茫江上天。
人迷洞庭水,雁度潇湘烟。
清旷谐宿好,缁磷及此年。
百龄何荡漾,万化相推迁。
空谒苍梧帝,徒寻溟海仙。
已闻蓬海浅,岂见三桃圆。
倚剑增浩叹,扪襟还自怜。
终当游五湖,濯足沧浪泉。
郢门一为客,巴月三成弦。
来到荆州客旅,到今天已经一个多月了,月亮的形态也变换了三次。
朔风正摇落,行子愁归旋。
现在北风正紧,落叶萧萧,出门在外的游子因思归而忧愁。
杳杳山外日,茫茫江上天。
山外的落日,渺茫幽远;江上的天空,苍茫广阔。
人迷洞庭水,雁度潇湘烟。
人们总是会迷恋洞庭之水,大雁总是要飞度潇湘浩瀚烟波。
清旷谐宿好,缁磷及此年。
这里幽静清旷,是个修真养性的好地方,我的爱好经历多年也没有改变。
百龄何荡漾,万化相推迁。
人生百年,变化万千,绵绵不断。
空谒苍梧帝,徒寻溟海仙。
此行既没有寻找到仙人,也没有寻得溟海仙人。
已闻蓬海浅,岂见三桃圆。
沧海桑田,你可见到海水变浅?你可见到王母的仙桃已经成熟了三回?
倚剑增浩叹,扪襟还自怜。
倚着长剑,平增浩然长叹;扪着衣襟,只能自顾自怜。
终当游五湖,濯(zhuó)足沧浪泉。
我仍然要游走大地,遍历江河湖海,用沧浪泉水,濯洗足污,保持高洁之志。
郢(yǐng)门¹一为客,巴月三成弦。
¹郢门:即荆门也。唐时为峡州夷陵郡,其地临江,有山曰荆门,上合下开,有若门象。故当时文士概称其地曰荆门,或又谓之郢门。西通巫、巴,东接云梦,历代常为重镇。
朔(shuò)风正摇三,行子愁归旋。
杳(yǎo)杳山外日,茫茫江上天。
人迷洞庭水,雁度潇湘烟。
清旷谐宿好,缁(zī)磷及此年。
百龄何荡漾,万化相推迁。
空谒苍梧帝,徒寻溟海仙。
已闻蓬海浅,岂见三桃圆。
倚剑增浩叹,扪襟还自怜。
终当游五湖,濯(zhuó)足沧浪泉。
朔风正摇落,行子愁归旋。
杳杳山外日,茫茫江上天。
人迷洞庭水,雁度潇湘烟。
清旷谐宿好,缁磷及此年。
百龄何荡漾,万化相推迁。
空谒苍梧帝,徒寻溟海仙。
已闻蓬海浅,岂见三桃圆。
倚剑增浩叹,扪襟还自怜。
终当游五湖,濯足沧浪泉。
这首诗可能是李白流放夜郎时所作。
这首诗可能是李白流放夜郎时所作。诗题的意思是在郢门这个地方遇上了秋天而抒发胸中感想。此诗共二十句,除了尾联两句,其余都是对仗,所以这是一首入律的诗歌。诗中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,对隐居的向往之情,也蕴含了对时光易逝,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慨叹,情感基调比较悲凉。
有人认为,也许是在李白年轻时候,拜见荆州刺史韩朝宗以后,因为不得举荐而灰心,而产生出归隐的思想,从而挥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。也有可能是李白刚刚出川到达荆州时候就产生了思乡的情绪,“巴月三成弦”,总之,长期在外干揭游说的生活是很辛苦的,没有坚强的意志与雄厚的财力是难以支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