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下长驱汗血马,云中恒闭玉门关。
阴山瀚海千万里,此日桑河冻流水。
稽洛川边胡骑来,渔阳戍里烽烟起。
长途羽檄何相望,天子按剑思北方。
羽林练士拭金甲,将军校战出玉堂。
幽陵异域风烟改,亭障连连古今在。
夜闻鸿雁南渡河,晓望旌旗北临海。
塞沙飞淅沥,遥裔连穷碛。
玄漠云平初合阵,西山月出闻鸣镝。
城南百战多苦辛,路傍死卧黄沙人。
戎衣不脱随霜雪,汗马骖单长被铁。
杨叶楼中不寄书,莲花剑上空流血。
匈奴未灭不言家,驱逐行行边徼赊。
归心海外见明月,别思天边梦落花。
天边回望何悠悠,芳树无人渡陇头。
春云不变阳关雪,桑叶先知胡地秋。
田畴不卖卢龙策,窦宪思勒燕然石。
麾兵静北垂,此日交河湄。
欲令塞上无干戚,会待单于系颈时。
汉家未得燕支山,征戍年年沙朔间。
朝廷还没能将燕支山纳入版图,战士们年年在北方沙漠边征戍守征战。
征下长驱汗血马,云中恒闭玉门关。
在征外长途驱驰着汗血宝马,玉门关常常紧闭于云雾之中。
阴山瀚海千万里,此日桑河冻流水。
阴山和瀚海相隔千万里,如今桑干河的水都已在严寒中冻结。
稽洛川边胡骑来,渔阳戍里烽烟起。
稽洛川边胡人的骑兵袭来,渔阳的戍所里烽火燃起。
长途羽檄何相望,天子按剑思北方。
紧急的军书在长途上接连不断,天子手按佩剑,忧心北方的战事。
羽林练士拭金甲,将军校战出玉堂。
羽林军的士兵们擦拭着金甲,将军离开殿堂去校场指挥作战。
幽陵异域风烟改,亭障连连古今在。
幽陵这异域之地的景象已改变,而那一座座堡垒从古至今依然存在。
夜闻鸿雁南渡河,晓望旌旗北临海。
夜里听闻鸿雁向南飞过黄河,清晨看到军旗在北方海边飘扬。
征沙飞淅沥,遥裔连穷碛。
边征的风沙淅淅沥沥地飞舞,远远延伸连接着无边的沙漠。
玄漠云平初合阵,西山月出闻鸣镝。
昏暗的沙漠上云雾刚刚散开就开始布阵,西山明月升起时能听到响箭的声音。
城南百战多苦辛,路傍死卧黄沙人。
城南经历了无数次苦战,道路旁满是黄沙中战死之人的身躯。
戎衣不脱随霜雪,汗马骖单长被铁。
战士们身上的戎装从不脱下,任凭霜雪相侵,战马疲惫不堪,身上长久披着铁甲。
杨叶楼中不寄书,莲花剑上空流血。
杨叶楼中收不到家书,莲花剑上徒然沾染鲜血。
匈奴未灭不言家,驱逐行行边徼赊。
匈奴还没消灭就绝口不提家,一路行进在遥远的边疆。
归心海外见明月,别思天边梦落花。
思念家乡的心啊,望着海外的明月,离别的愁绪在梦中随着天边的落花飘荡。
天边回望何悠悠,芳树无人渡陇头。
在天边回望故乡路途悠悠,美好的树木旁无人渡过陇头。
春云不变阳关雪,桑叶先知胡地秋。
春天的云彩不变,阳关的积雪仍在,桑叶最先知晓胡地秋天的到来。
田畴不卖卢龙策,窦宪思勒燕然石。
田地不会因卢龙的谋略而被舍弃,就像窦宪一心想着在燕然山刻石记功。
麾兵静北垂,此日交河湄。
指挥军队让北方边境安定,就在这交河岸边。
欲令征上无干戚,会待单于系颈时。
想要让边征之上不再有战事,那就等到单于被擒获的时候吧。
汉家未得燕(yān)支山¹,征戍年年沙朔(shuò)间。
¹燕支山:一名删丹山,在丹州删丹县南五十里。东西百余里,南北二十里,水草茂美。
塞下长驱汗血马,云中恒闭玉门关。
阴山瀚(hàn)海千万里,此日桑(sāng)河冻流水。
稽(jī)洛¹川边胡骑来,渔阳²戍(shù)里烽烟起。
¹稽洛:山名,即稽洛山。²渔阳:地名。战国燕置渔阳郡,秦汉治所在渔阳(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)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二世元年七月,发闾左适戍渔阳,九百人屯大泽乡。”唐玄宗天宝元年(742)改蓟州为渔阳郡,治所在渔阳(今天津市蓟县)。唐?杜甫《后出塞》诗之四:“渔阳豪侠地,击鼓吹笙竽。”
长途羽檄(xí)何相望,天子按剑思北方。
羽林练士拭金甲,将军校战出玉堂。
幽陵异域风烟改,亭障(zhàng)连连古今在。
夜闻鸿雁南渡河,晓望旌(jīng)旗北临海。
塞沙飞淅(xī)沥(lì),遥裔(yì)¹连穷碛(qì)。
¹遥裔:遥远。
玄漠云平初合阵,西山月出闻鸣镝(dí)。
城南百战多苦辛,路傍(páng)死卧黄沙人。
戎衣不脱随霜雪,汗马骖(cān)单长被铁。
杨叶楼中不寄书,莲花剑上空流血。
匈奴未灭不言家,驱逐行行边徼(jiào)¹赊(shē)²。
¹边徼:亦作“邉徼”。边境。²赊:距离远。
归心海外见明月,别思天边梦落花。
天边回望何悠悠,芳树无人渡陇(lǒng)头¹。
¹陇头:陇山。借指边塞。
春云不变阳关雪,桑叶先知胡地秋。
田畴(chóu)¹不卖卢龙策,窦(dòu)宪思勒燕然石。
¹田畴:泛指田地。
麾(huī)兵静北垂,此日交河湄。
¹麾:指挥。
欲令塞上无干戚(qī)¹,会待单于²系颈时。
¹干戚:亦作“干鏚”。盾与斧。古代的两种兵器。也是武舞所执的舞具。指征战。²单于: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。
塞下长驱汗血马,云中恒闭玉门关。
阴山瀚海千万里,此日桑河冻流水。
稽洛川边胡骑来,渔阳戍里烽烟起。
长途羽檄何相望,天子按剑思北方。
羽林练士拭金甲,将军校战出玉堂。
幽陵异域风烟改,亭障连连古今在。
夜闻鸿雁南渡河,晓望旌旗北临海。
塞沙飞淅沥,遥裔连穷碛。
玄漠云平初合阵,西山月出闻鸣镝。
城南百战多苦辛,路傍死卧黄沙人。
戎衣不脱随霜雪,汗马骖单长被铁。
杨叶楼中不寄书,莲花剑上空流血。
匈奴未灭不言家,驱逐行行边徼赊。
归心海外见明月,别思天边梦落花。
天边回望何悠悠,芳树无人渡陇头。
春云不变阳关雪,桑叶先知胡地秋。
田畴不卖卢龙策,窦宪思勒燕然石。
麾兵静北垂,此日交河湄。
欲令塞上无干戚,会待单于系颈时。
1、意象宏阔:唐代边塞诗多有从大处落笔,写奇情壮景的特色,本诗也不例外。比如像“塞下长驱汗血马,云中恒闭玉门关”、“阴山瀚海千万里”、“塞沙飞淅沥,遥裔连穷碛”等句,都写得气势磅礴。
2、对仗精美:本诗虽是七言歌行体,但其中有不少的句子运用律句的特色,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,对仗也工整巧妙。如:“羽林练士拭金甲,将军校战出玉堂”、“玄漠云平初合阵,西山月出闻鸣镝”、“杨叶楼中不寄书,莲花剑上空流血”等等,都使诗句显得有堂堂之阵、正正之师般的整饬气象。
3、铁血柔情:此诗主旋律是雄壮慷慨的,但并非一味地心如铁石,毫无亲情、爱情可言。本诗从“杨叶楼中不寄书”(杨叶楼,应指征人妻子所居之楼)开始,转入柔情款款、音韵轻柔舒缓的另一个乐章,词语也清丽起来,像“杨叶楼”、“莲花剑”、“海外明月”、“天边落花”等,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绪带到那渴望已久的家乡,想起那楼头窗前终日翘首凝望的红颜佳人。
4、基调昂扬:此诗作为盛唐的边塞诗,透出一股立功立业的高昂之气,虽然战事艰苦凶险――“塞沙飞淅沥,遥裔连穷碛”、“城南百战多苦辛,路傍死卧黄沙人”,虽然思乡思亲情切――“归心海外见明月,别思天边梦落花”、“杨叶楼中不寄书,莲花剑上空流血”,但是众将士抱着“匈奴未灭不言家”的决心和斗志,不把敌虏首脑打得投降(单于系颈)不罢休,这句“欲令塞上无干戚,会待单于系颈时”,说得相当豪迈,和李白诗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精神是一致的,都反映了盛唐当年那种“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”的气概。
这首诗用典较多,害得江湖夜雨搬来辞源,找了半天,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首诗的传播。注意该诗中好多典故并非实指,比如“燕然石”、“稽洛川”等,并非是唐朝当时作战的地方,这里只是借用汉代典故而已。这些典故,对于唐代的读书人来说,是大家熟知的事情,并非生僻之词,只是流传到我们今天,就并非人人都一目了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