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少眼泪,沾湿了衣袖又滑落脸颊。心中的愁苦不要和着泪水诉说,那哀伤的凤笙也请不要在明朗的月光下吹奏,因为这样做让人愈发的悲伤痛苦。
参考资料
1、杨敏如.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.北京:中国书店,2003:98-101 2、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下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2162
¹沾袖:(泪水)沾湿衣袖。²颐:下巴。³心事: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。⁴将:拿。⁵和泪说:一面流眼泪,一面述说。⁶凤笙:相传秦穆公时,萧史善吹箫,穆公女弄玉爱慕他,穆公便将弄玉许配给他。后弄玉学吹箫,其声清脆悦耳,引动了凤,夫妇遂驾凤飞去。⁷休:不要。⁸向:朝着,在。⁹月明:月光明朗。¹⁰吹:吹奏。¹¹肠断:形容极度悲伤痛苦。¹²更:愈发。
参考资料
1、杨敏如.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.北京:中国书店,2003:98-101 2、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下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2162
这首词作于宋开宝八年(975年)李煜亡国入宋之后,与《望江南·多少恨》当作于同时。李煜被曹雪芹称为“古之伤心人”,他降宋后,由凌驾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沦落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,经历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。这首词就是为表达他对现实处境的无限凄凉之情而创作的。
李煜的《忆江南·多少泪》一作,摒弃了《忆江南·多少恨》中那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,转而采用直抒胸臆、正面铺陈的艺术手法,将内心的愁苦与恨意不加掩饰地倾泻而出,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沉痛而直击人心。两词并读,更能深刻体会作者那绵延不绝的忧思与愁恨。
“多少泪”,实乃“多少恨”的续写,在“一晌贪欢”(《浪淘沙令·帘外雨潺潺》)的短暂欢愉之后,悲情愈发浓烈,离愁别恨更是深重难当,使得作者再也无法自持,唯有任凭泪水肆意流淌,“多少泪,断脸复横颐”,这不仅是泪水的奔涌,更是情感的决堤,或许伴有号啕之声,但即便如此,心中的“心事”却难以言说——既有满腔的悔恨难以启齿,亦有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不敢轻易吐露。这份自伤与囚居之苦,字里行间尽显无遗,让人深切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沉重与悲凉。更令人揪心的是,连昔日用以寄托情思的凤笙,此刻也静默无声,不敢轻易吹响。对于李煜而言,这不仅是失去了抒发情感的媒介,更是一种深切的痛苦与不自由。古人常言“欲将心事付瑶琴”,而在此情境下,李煜却连这样的奢望都不敢有。凤笙,本是欢歌之伴,此刻吹奏,只会徒增无尽的感慨与回忆,因此,“休向”二字,不仅透露出作者幽居的无奈,更添了几分不堪回首的锥心之痛,使得“肠断更无疑”成为了必然的结局。
全词与“多少恨”同调,取笔不同但取意同。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深沉痛苦,描摹细致,语言直朴,较“多少恨”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。
参考资料
1、刘学锴 等.唐宋词鉴赏辞典(唐·五代·北宋)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:133-1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