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堂大元,奸佞专权。开河变钞祸根源,惹红巾万千。官法滥,刑法重,黎民怨。人吃人,钞买钞,何曾见。贼做官,官做贼,混愚贤。哀哉可怜!
堂堂大元朝,贪官污吏当权。河水泛滥成灾,新钞大量印造,货币迅速贬值,民不聊生,引起了红巾军千万人起义。苛捐杂税繁杂苛刻,刑法太重,百姓怨声载道。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,钱换钱,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情形?奸人做了官,做官的又都是贪官污吏,贤明的人得不到重用。悲哀啊真是可怜!
堂堂大元¹,奸佞(nìng)²专权。开河变钞祸根权,惹(rě)红巾万千³。官法滥⁴,刑法重,黎(lí)民怨。人吃人,钞买钞⁵,何曾见。贼做官,官做贼,混愚贤。哀哉可怜!
¹堂堂大元:此曲见元末明初人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二十二。堂堂,气象宏大庄严。²奸佞:巧言谄媚的坏人。指元末丞相托托、参议贾鲁等人。³惹红巾万千:引起成千上万起义的红巾军。红巾军,元末农民起义军,用红巾裹头故名。⁴官法滥:指官吏贪污成风和拿钱买官。⁵钞买钞:指钱钞贬值,用旧钞倒买新钞。
元朝末年,奸佞当权,朝政极端腐败。至正十一年(1351年)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。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,到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,被克扣口粮,个个无比愤怒。于是,“开河”和“变钞”就成为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,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。
《醉太平·堂堂大元》是一首散曲,这支曲子从一个侧面揭露出元朝政治黑暗、吏治腐败的混乱情况,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。全曲通篇都在控诉社会现实,有如战斗檄文;其格调质朴自然,语言辛辣明快,音调铿锵有力,讽刺、轻蔑之意十分明显,重叠对偶句式的运用于变化中见工巧,是为元曲小令之佳构。
参考资料
1、蒋星煜 等·元曲鉴赏辞典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0 2、李汉秋 李永祜·元曲精品·北京:北京燕山出版社,19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