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王冕好学

      王冕者,诸暨人。七八岁时,父命牧牛陇上,窃入学舍,听诸生诵书;听已,辄默记。暮归,忘其牛。或牵牛来责蹊田者。父怒,挞之,已而复如初。母曰:“儿痴如此,曷不听其所为?”冕因去,依僧寺以居。夜潜出,坐佛膝上,执策映长明灯读之,琅琅达旦。佛像多土偶,狞恶可怖;冕小儿,恬若不见。

     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,录为弟子,学遂为通儒。性卒,门人事冕如事性。时冕父已卒,即迎母入越城就养。久之,母思还故里,冕买白牛驾母车,自被古冠服随车后。乡里儿竞遮道讪笑,冕亦笑。

  • 司马光好学

      司马温公幼时,患记问不若人。群居讲习,众兄弟既成诵,游息矣;独下帷绝编,迨能倍诵乃止。用力多者收功远,其所精诵,乃终身不忘也。温公尝言:“书不可不成诵。或在马上,或中夜不寝时,咏其文,思其义,所得多矣。”(选自朱熹·《三朝名臣言行录》)

  •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

     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

      眼中了了,心下匆匆,方寸无多,往来应接不暇,如看场中美色,一眼即过,与我何与也?千古过目成诵,孰有如孔子者乎?读《易》至韦编三绝,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,微言精义,愈探愈出,愈研愈入,愈往而不知其所穷。虽生知安行之圣,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。东坡读书不用两遍,然其在翰林读《阿房宫赋》至四鼓,老吏苦之,坡洒然不倦。岂以一过即记,遂了其事乎!惟虞世南、张睢阳、张方平,平生书不再读,迄无佳文。

      且过辄成诵,又有无所不诵之陋。即如《史记》百三十篇中,以《项羽本纪》为最,而《项羽本纪》中,又以巨鹿之战、鸿门之宴、垓下之会为最。反覆诵观,可欣可泣,在此数段耳。若一部《史记》,篇篇都读,字字都记,岂非没分晓的钝汉!更有小说家言,各种传奇恶曲,及打油诗词,亦复寓目不忘,如破烂厨柜,臭油坏酱悉贮其中,其龌龊亦耐不得。

  • 读书

    幽沉谢世事,俯默窥唐虞。
    上下观古今,起伏千万途。
    遇欣或自笑,感戚亦以吁。
    缥帙各舒散,前后互相逾。
    瘴痾扰灵府,日与往昔殊。
    临文乍了了,彻卷兀若无。
    竟夕谁与言,但与竹素俱。
    倦极更倒卧,熟寐乃一苏。
    欠伸展肢体,吟咏心自愉。
    得意适其适,非愿为世儒。
    道尽即闭口,萧散捐囚拘。
    巧者为我拙,智者为我愚。
    书史足自悦,安用勤与劬。
    贵尔六尺躯,勿为名所驱。

  • 南园十三首·其六

    寻章摘句老雕虫,晓月当帘挂玉弓。
    不见年年辽海上,文章何处哭秋风。

  • 咏史八首·其一

    弱冠弄柔翰,卓荦观群书。
    著论准过秦,作赋拟子虚。
    边城苦鸣镝,羽檄飞京都。
    虽非甲胄士,畴昔览穰苴。
    长啸激清风,志若无东吴。
    铅刀贵一割,梦想骋良图。
    左眄澄江湘,右盼定羌胡。
    功成不受爵,长揖归田庐。

  • 读孟尝君传

     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,士以故归之,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。嗟乎!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,岂足以言得士?不然,擅齐之强,得一士焉,宜可以南面而制秦,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?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,此士之所以不至也。

  • 柏学士茅屋

    碧山学士焚银鱼,白马却走身岩居。
    古人已用三冬足,年少今开万卷余。
    晴云满户团倾盖,秋水浮阶溜决渠。
    富贵必从勤苦得,男儿须读五车书。

  • 绝句·书当快意读易尽

    书当快意读易尽,客有可人期不来。
    世事相违每如此,好怀百岁几回开?

  • 古人谈读书

     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(出自《论语》)

    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(来自朱熹)

  • 读书要三到

      凡读书,须要读得字字响亮,不可误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,不可牵强暗记,只是要多诵数遍,自然上口,久远不忘。古人云,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谓读得熟,则不待解说,自晓其义也。余尝谓: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

  • 读书

    归志宁无五亩园,读书本意在元元。
    灯前目力虽非昔,犹课蝇头二万言。

  •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

    纨绔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(纨绔 一作:纨袴)
    丈人试静听,贱子请具陈。
    甫昔少年日,早充观国宾。
    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(读书破万卷 一作:读破万卷书)
    赋料扬雄敌,诗看子建亲。
    李邕求识面,王翰愿卜邻。
    自谓颇挺出,立登要路津。
    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
    此意竟萧条,行歌非隐沦。
    骑驴十三载,旅食京华春。
    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
    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
    主上顷见征,欻然欲求伸。
    青冥却垂翅,蹭蹬无纵鳞。
    甚愧丈人厚,甚知丈人真。
    每于百僚上,猥诵佳句新。
    窃效贡公喜,难甘原宪贫。
    焉能心怏怏,只是走踆踆。
    今欲东入海,即将西去秦。
    尚怜终南山,回首清渭滨。
    常拟报一饭,况怀辞大臣。
    白鸥没浩荡,万里谁能驯?

  • 观书有感·其二

    昨夜江边春水生,蒙冲巨舰一毛轻。(蒙冲 一作:艨艟)
    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

  • 冬夜读书示子聿

    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   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
  • 读韩杜集

    杜诗韩集愁来读,似倩麻姑痒处搔。
    天外凤凰谁得髓?无人解合续弦胶。

  • 观书

    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
    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。
    活水源流随处满,东风花柳逐时新。
    金鞍玉勒寻芳客,未信我庐别有春。

  • 观书有感·其一

    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    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(那 通:哪)

  • 读山海经·其一

    孟夏草木长,绕屋树扶疏。
    众鸟欣有托,吾亦爱吾庐。
    既耕亦已种,时还读我书。
    穷巷隔深辙,颇回故人车。
    欢然酌春酒,摘我园中蔬。(欢然 一作:欢言)
    微雨从东来,好风与之俱。
    泛览周王传,流观山海图。
    俯仰终宇宙,不乐复何如?

  • 白鹿洞二首·其一

    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(已春深 一作:春已深)
    不是道人来引笑,周情孔思正追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