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过于江上者,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,婴儿啼。人问其故。曰:“此其父善游。”——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遽善游哉?以此任物,亦必悖矣。
有过于江上者,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,婴儿啼。人问其故。曰:“此其父善游。”——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遽善游哉?以此任物,亦必悖矣。
有个经过江边的人,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,小孩吓得直哭。过江的人忙问这样做的原因,那人回答:“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。”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,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?这样处理事情,肯定是谬误的啊!
有过于江上¹者,见人方引²婴儿而欲投人³江中,婴儿啼。人问其故。曰:“此其父善⁴游。”——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⁵遽(jù)⁶善游哉?以此任物⁷,亦必悖(bèi)⁸矣。
¹过于江上:经过江边。²方引:正带着,牵着。方,正在。引:带着,抱着。³人:代词,指婴儿。⁴善:擅长。⁵岂:难道。⁶遽:立即。⁷以此任物: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。任,对待。任物:对待事物。以:用。⁸悖:违反。
有过于江上者,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人江中,婴儿啼。人问其故。曰:“此其父善游。”——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遽善游哉?以此任物,亦必悖矣。
此文出自《吕氏春秋》。它是战国末年(公元前221年前后)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,又名《吕览》。在公元前221年写成,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。
这篇短文描述了一个发生在江边的场景,引出问题,再揭示原因,最后进行总结和批判,使得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和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。作者在文末明确指出即使父亲擅长游泳,也不能保证孩子也擅长游泳,这告诉我们,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,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是违反常理的;文中人这种以偏概全、盲目推断的做法,在处理事情时必然导致谬误。
fù父shàn善yóu游
lǚ吕bù不wéi韦 〔xiān先qín秦 〕
yǒu有guò过yú于jiāng江shàng上zhě者 ,jiàn见rén人fāng方yǐn引yīng婴ér儿yù欲tóu投zhī之jiāng江zhōng中 ,yīng婴ér儿tí啼 。rén人wèn问qí其gù故 。yuē曰 : “cǐ此qí其fù父shàn善yóu游 。 ” — —qí其fù父suī虽shàn善yóu游 ,qí其zǐ子qǐ岂jù遽shàn善yóu游zāi哉 ?yǐ以cǐ此rèn任wù物 ,yì亦bì必bèi悖yǐ矣 。